隨着生活成本飆升及觀念的改變,很多父母都會在生活各方面為成年子女提供經濟支持,並且這種現象愈趨普遍,例如教育支出、買樓首期、理財投資、醫療費用、房租及日常生活開支等。據調查顯示,各國都存在父母資助成年子女的現象,但亞洲國家比歐美國家更普遍。父母對子女支持能一定程度減負,但過度索取將適得其反,正確管理個人財務才是解決財務負擔的根源。
各地養「老小孩」現象普遍
台媒引述滙豐銀行調查指出,有超過5成的台灣父母仍持續為其子女提供經濟支持,有些人甚至已支援超過12年,而這些「老小孩」的年紀更是超過30歲。
早在幾年前,香港滙豐委託研究機構Kantar TNS進行相關調查顯示,5成香港家長正在供養18歲以上子女,其中有近3成家長正供養逾30歲子女。2021年嶺南大學聯同香港城市大學也有做過相關研究,調查發現,有兩成六受訪父母計劃資助其成年子女置業,研究團隊還表示,成年子女依靠家人協助買樓、實現房屋流轉的目標已愈趨普遍。
美國也有出現這種現象,據CNBC引述Edelman Financial Engines報告稱,很多父母正在為如何撫養子女苦苦掙扎,有4成父母仍然在經濟上支持子女。
讓子女做好個人財務管理才是長久之計
父母資助子女是人之常情,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,做好個人財務管理,逐步實現個人財富自由才是長久之計。做好以下幾點,正確管理自己的銀包,才能避免花錢如流水。
1.「紙幣化」更易管理
近年來電子支付越趨普遍,電子支付雖然非常便利,但始終無法接觸到實物,每次使用後都沒有實質的心理感受。當金錢的表現方式只是一個數字的情況下,就會減少心理的緊張感和負擔,這也是導致很多「月光族」出現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對於財務管理能力較薄弱的人士,最好的方法是將自己的餘額「紙幣化」,實質感受餘額逐漸減少的過程,增加緊張感,有利抑制消費。
2.定時整理銀包
往往錢包雜亂無章的人,代表其管理金錢的觀念和態度也是散漫無度。是否發現自己的銀包經常塞滿積累多時的發票、已經忘記的會員卡或已經不再使用的信用卡?這些都是理財的壞習慣,甚至隨時帶來債務危機。應該定時將銀包内的卡類、發票和現金歸類整理,養成記帳的習慣,減少無謂的開支是累積財富的第一步。
3.避免無限度「提現」
隨着科技的發展,現在去ATM提取現金或從app上提現僅是幾秒鐘的事情,甚至無需昂貴的手續費,很多人就會無限度地提取現金,這也是造成無法存款的原因。為了改變這個壞習慣,應該每個月先「提現」固定一筆資金作日常使用,非必要不要再進行任何形式「提現」,在滿足日常使用同時,將開支固定。
古早「信封存錢」法,雖然存在弊端,但也是一種幫助存錢的好方法。
4.懂得分配收入⚖️收入四分法
把收入分成四分,一分作生活費、一分作娛樂社交、一分作儲蓄、一分作投資/資產增值。
5.懂得規備風險、保障財富☔️
首先要了解我們會遇到的風險: 患上疾病、意外、精神/情緒健康、資產升跌etc. 👉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忙及意見(如理財顧問,國外很盛行付費找理財顧問諮詢及規劃,在香港就普遍不收費)
然後可以用不同的理財工具、保險去幫助我們保障財富,風險來到時減少損失。